没有电子软著这个玩意,电子版权和软著是两个事!
录入编辑:企易得知识产权 | 发布时间:2025-05-31
在数字化时代,无论是上线小游戏,还是推出 APP,知识产权的保护都至关重要。不少开发者都面临着一个选择难题:电子版权认证与软件著作权(软著),究竟该如何抉择?尤其是一些朋友混淆了 “电子软著” 与 “电子版权” 的概念,导致在申请和使用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剖析二者的区别与优势,为开发者们提供清晰的指引。
电子版权认证的崛起与特点
电子版权认证自 2022 年 9 月问世以来,迅速在开发者群体中走红。作为电子版权认证的首批代理,我们见证了合作对象从最初的几十家,短短两年内激增至近五百家。其迅猛发展,主要得益于两大显著特点:
1. 快 —— 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
电子版权认证拥有极为高效的下证速度,目前主要设有当天、1 - 2 工作日、3 工作日、10 - 15 工作日等多个时间档。在竞争激烈、瞬息万变的应用开发赛道上,这种快速下证的优势,让开发者能够以最快速度获得权利归属证明,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,抢占先机。
2. 稳 —— 材料审核灵活宽松
与软著相比,电子版权认证的下证过程更为稳定。在处理近 500 家企业的申请过程中,从未出现下证不及时的情况。这是因为电子版权认证属于软件初步权利归属证明,侧重于前置审核,对申请材料的审核相对宽松。一般提交申请后的一到两个工作日内,便会启动材料审核。若材料存在问题,申请者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修改。修改后的材料提交后,会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二次审核,整个流程有条不紊,变数较少。
电子版权认证与软著的全方位对比
1. 颁发机构:截然不同的背书
软件著作权的证书,印章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,其权威性不言而喻,代表着国家层面的认可与保护。而电子版权认证证书由两张组合而成,第一页印章是北京版信通技术有限公司,第二页印章为电子版权认证联合服务平台。从颁发机构来看,二者有着本质区别,这也决定了后续一系列的差异。

2. 申请平台:独立系统,互不干扰
申请电子版权认证,需在易版权的电子版权认证服务系统(官方链接:http://rzagent.yibanquan.com.cn,复制后粘贴到浏览器里进行登录)办理。

而软著的申请平台则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著作权登记系统(登录链接:https://register.ccopyright.com.cn/accountReal.html,复制后粘贴到浏览器里进行登录)。

这两个完全独立的平台系统,意味着申请了软著,丝毫不影响同名软件的电子版权认证申请,二者互不干扰。
3. 作用范围:各司其职,功能有别
电子版权认证主要用于 APP 上架,为开发者提供在各大应用平台上架产品的 “通行证”。然而,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范畴,不能用于公司资金实缴,无法在高企、双软等重要项目申报中发挥作用,也不能用于申报版号。更为明显的是,在企查查、天眼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,无法查询到企业名下的电子版权认证情况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软著不仅在应用开发领域具有广泛认可度,还在众多商业场景和项目申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其申请情况可在相关平台清晰查询。
4. 验证真伪:渠道各异,便捷查询
验证电子版权认证的真伪,可通过易版权官方的核验功能,支持上传证书文件与文件哈希值核验(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yibanquan.com.cn/product/authCenter.at?type=1,复制后粘贴到浏览器里进行登录)。

而软著的真伪核验,则需进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网,输入软著的登记号、申请人名字或者软件名字进行查询(链接地址:https://register.ccopyright.com.cn/query.html,复制后粘贴到浏览器里进行登录)。

两种验证方式虽然都便捷,但依托的平台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。
5. 下证周期:速度差异显著
下证周期是电子版权认证与软著最为直观的区别之一。软著申请流程相对复杂,最快也需要 1 - 2 个月才能拿到证书。而电子版权认证凭借其高效的审核机制,最快当天就能下证,大大缩短了开发者等待权利证明的时间,满足了快速上线产品的需求。
电子版权认证两年间的发展变化
1. 支持平台:从有限到广泛覆盖
电子版权认证刚推出时,支持的平台较为有限,主要涵盖华为应用、腾讯应用宝、小米开放平台等部分主流应用平台,当时最大的遗憾是不支持微信小游戏,以及快手、233 等小游戏平台。但经过两年的发展,如今微信、抖音、快手等几乎所有主流平台都已纳入支持范围,开发者可放心申请办理,电子版权认证的适用场景得到极大拓展。
2. 证书样式:与时俱进的更新
2022 年的电子版权证书两页采用不同颜色,而发展至今,两页均变为蓝底,且证书印章单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。这些细节上的调整,不仅体现了电子版权认证体系的不断完善,也反映出其与市场需求和行业规范的逐步适配。

3. 下证周期:持续优化提速
2022 年,电子版权认证设有 3 - 5 工作日、6 工作日、10 工作日、15 工作日、20 工作日五个时间档。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流程的优化,到 2024 年,下证周期精简为四个档:当天、1 - 2 工作日、3 工作日、10 - 15 工作日,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,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灵活选择。
精准区分,合理选择
对于开发者而言,电子版权认证的快速下证优势,极大地加快了 APP 上架流程,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,及时推出新产品或更新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发现很多人对软著和电子版权认证的概念混淆不清,叫法五花八门,如 “电子软著” 这类模糊的称呼,常常让人难以判断所指究竟是软著还是电子版权认证。在此,我们郑重提醒,软著与电子版权认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在申请流程、作用范围、下证周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。开发者在选择时,务必根据自身需求,精准区分二者,合理规划申请策略,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最大价值。
企易得知识产权团队在从事软件著作权多年,全面了解相关业务,为您提供全流程专属服务方案。希望为您从软著、专利等多个方面,构建专属知识产权壁垒,持续提升个人及企业价值。